超市貨架管理 超市從本質上說應該是體現廉價、快捷、便利的商業設施,現代化的超市管理經過長期的磨合,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科學含量。最典型的是在貨架的管理上,商品的選擇與擺布必須以實現對顧客的完美服務為目標。比如貨架與顧客目光平行的檔位,向來被視為是選購商品的黃金區域,在這里應該擺放的是顧客最需要也最快銷的商品,以免去顧客仰頭或彎腰的不便,保證顧客可以快捷便利地拿到最想要的商品。美國的沃爾瑪超市曾有一句口號:“每個人都在做正確的事情。”其中一點就是要求貨場店員要對貨架商品的擺布隨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因為只有他們才最了解顧客需要什么商品,并及時將這樣的商品調換到最便捷的區域。但據說,現在我們的很多超市,并不是從顧客的需求目標出發,而是根據供應商給超市的“好處”多少,來決定誰的商品才有資格占據黃金檔位。同時對那些他們認為不夠大方的供應商,卻故意將他們的商品歧視性地壓在天頭或地腳,讓顧客不好選購。
同樣被這些以獲取不當利益為目的的超市把玩手中的,還有貨架兩端的“堆頭”以及迎門等處的貨區。“堆頭”因為容易對顧客的視覺形成沖擊力,所以在規范化超市的慣常管理中,是專門用來銷售優惠商品的區域。有些懂得這一“國際慣例”的消費者,往往會直接進超市選購“堆頭商品”。但現在很多超市卻把“堆頭”也當作了一種謀取不當得利的籌碼,銷售的商品也不再有什么優惠,而成了某些出手大方的供應商的展臺。
超市是提供自選式服務的商業組織,貨架的管理也應該以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快捷、便利的購物需求為根本目標。所以,超市的貨架管理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比如國外的成熟超市,店員大都只專注于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會過多地關注顧客的購物活動,除非你有非要店員解決的問題。但我們很多超市里的店員,卻成了某些商品的推銷員,令人十分可疑。所以有人戲言:超市這一“舶來品”一到中國就變味了。其實變味的原因恐怕正是目標的迷失。因為很多超市已經把把經營的目標轉移到了如何去從供應商那里掠取更多的好處,甚至把超市管理的謀劃手段都用來對付供應商,那他們還能想著顧客嗎?